今天是:

【教育强国 江南有为】江南大学校友力量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发布日期:2025-07-10  文:江综 审核:单筱婷  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市校共建办公室、社会合作与校友联络处

编者按2025年是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系统部署《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谋划启新的奋进之年。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开设“教育强国 江南有为”专栏,全面展现学校在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担当作为,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学校改革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江南风格的研究型大学”营造良好氛围。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江南大学校友创业力量正成为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学校通过构建“大学—校友—产业—城市”发展共同体,逐渐让“校友引力”成为城市“发展推力”,形成了校地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目前,我校校友在无锡创办或担任主要负责人的企业达84家,其中上市公司15家,总市值超1200亿元,生动诠释了高校人才资源向地方发展动能的成功转化。

校友企业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在新能源领域,由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校友冯立正、张晰、刘子叶等创立的果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冲刺IPO。这家专注于能源领域大模型赋能的智能储能企业,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完成四轮融资,最新估值达60亿港币。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核心团队中超过半数成员具有江大背景,并且其天使轮投资人、德新钢管(无锡特钢)董事长陈俊德也为江南大学校友,充分展现了校友网络的强大凝聚力。

在消费品领域,我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校友张晓军创立的戴可思已成为国内婴童护肤行业领军品牌。该企业自2014年成立起就与母校化妆品研究中心保持深度技术合作,2024年“双11”期间一举斩获天猫婴童洗护销售冠军,全渠道销售额达1.63亿元。

此外,2016年就已完成上市的PLC国产品牌龙头信捷电气、车规级“工控+工艺”智造开创者长广溪智能制造等无锡“名片”企业,其创始团队也都烙刻着鲜明的江大印记。

学科优势赋能产业升级应用

学校以特色学科为支点,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赋能体系。在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双一流”学科支撑下,学校打造了覆盖乳制品、酿酒、化妆品等领域的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形成“学科、行业、地域”深度绑定的发展格局。

在此基础上,这种学科优势通过校友网络实现几何级放大。125个校友分会深入产业核心,将母校11个ESI排名全球前1%学科的科研成果,精准导入光明、蒙牛、茅台等龙头企业;1.25亿元校友基金专项支持学科成果转化,已培育200个项目;连续举办五届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平均每年新贡献30个学科衍生企业,扎根无锡产业集群。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陈卫所说,“当学科建设与校友经济形成正向循环,高校就真正成为了区域发展的创新引擎。”

校政企协同培育创新生态

‌为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夯实校友创新创业基础,在市校共建机制推动下,江南大学系统构建了多元化的产教融合支持体系:一是推进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与无锡市委人才办联合创新推出“太湖人才”定向委培博士卓工班等项目,工程类硕博点实现无锡重点产业全覆盖,学校已与果下科技等60家在锡企业达成联合人才培养意向;二是依托江苏省首批概念验证中心(生命健康领域),与无锡市滨湖区共建食品中试创新基地,创新“研发+生产”一体化新模式,为早期科技项目提供全链条支持;三是通过江南大学科技园培育企业1300余家,目前在孵企业178家,73%的企业与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密切相关,构建了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这些务实举措形成了“人才培育—科技创新—产业转化”的完整闭环,使学校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脉络。未来,江南大学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强化校友纽带,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智力支持与创新动能。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

Baidu
map